《中國能源報》| 啟迪清潔能源集團:余熱利用是清潔取暖首選
2018-09-25 來源:《中國能源報》 點擊:1137次
“目前,我們在清潔熱力、清潔電力、清潔動力三大業務板塊已經形成了完整布局,成為國內業務范圍最廣、技術鏈條最全面的清潔能源集團。我們的目的就是依托清華大學產學研的強大優勢,不僅要打造一個清潔能源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的平臺,還要搭建一個清潔能源技術的產業基金管理平臺,最終成為‘全球清潔能源使者’”。
—啟迪控股副總裁、啟迪清潔能源集團董事長文輝
▲《中國能源報》報道
目前,在清潔熱力領域,我們擁有多項世界領先的專利技術,涵蓋清潔煤燃燒、城市集中清潔供熱、生物質工業供熱、太陽能光熱及煤改電、低溫核供熱、智能供熱管網優化、余熱綜合利用、燃氣三聯供與運維、深井地熱等。
眾所周知,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整體是“富煤、貧油、少氣”,基于此現狀,我們近三年來推進清潔熱力業務還是首先將“清潔煤燃燒”放在了首位,我們在煤的清潔燃燒領域,擁有“多流程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能夠應用于煤炭清潔燃燒、生物質能源化利用、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領域,已經達到天然氣的排放水平。在熱泵領域,北京去年“煤改電”項目的整體改造中,我們完成了七個區的改造任務,成為北京市實施“煤改電”工程的排頭兵。
基于熱泵造價較高、政府財政補貼壓力大的顧慮,我們近期還推出了性價比更高的熱風機,今年我們計劃將業務延伸到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地。電廠的余熱利用也是我們目前的重要投資方向,清華大學江億院士研發的新的大溫差供熱技術已經可以實現50公里遠距離規模化供熱,既可“變廢為寶”,又可降低電廠能耗,依托于這項技術,我們布局的相關試點正在陜西、山西等地推進。此外,我們在同時布局核供熱項目,常壓低溫井式核供熱堆技術是名副其實的“零排放”能源技術,未來將是清潔供暖的終極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我們的思路是集中供熱和分布式供熱相結合,全面實現清潔供暖領域的技術布局。其中集中供熱以電廠余熱利用、清潔煤燃燒、核供熱為主,分布式供熱則以光熱、空氣源熱泵和燃氣熱泵為主。這項工作推進三年來,我們的業務范圍已涉足北京、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尤其是在北京的大規模清潔取暖中我們扮演了主力角色,可提供從方案設計,到提供設備,再到售后等一系列完整的服務。今年北京的清潔取暖改造已進入攻艱階段,進展順利,老百姓從最初的懷疑到現在的接受,確實是感受到了清潔采暖帶來的便捷和實惠。
中國能源報:您認為各地在推進清潔取暖過程中應該如何體現因地制宜?
文輝:“因地制宜”首先應取決于資源的可獲得性,其次應是環保性,最后才應是經濟性。當然,老百姓首先考慮的是經濟性,所以清潔取暖工作的推進,政府補貼必不可少。從我們的經驗看,我認為電廠余熱利用應是各地首要考慮的清潔取暖路線。縮小至一個區域,還可以考慮清潔煤或生物質,甚至核供熱。再到以家庭為單位,在集中供熱不能到達的地方,空氣源熱泵、熱風機都是可行的技術路線。天然氣其實是我們近期推薦的,中國當前畢竟“貧油、少氣”,一到冬天天然氣供需緊張短期并不能緩解,必然會導致價格高,天然氣純供熱并不經濟、熱效率也不高,且燃燒過程中產生的氮排放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
中國能源報:在清潔熱力工作推進中,啟迪碰到過哪些實際問題,是如何解決的?您如何看待集中供熱和分散式供熱之間存在的爭議?
比較而言,集中供熱一定比分散式供熱經濟。所謂集中供熱企業需要補貼是因為采暖的收費率和管理問題,有很多歷史原因。理論而言,集中式供熱單位投資低于分散式,但集中供熱的問題在于其經濟性要取決于入住率,而分布式熱價是完全市場化的,雖然用熱成本高,但優點是可靈活調節。
打造國際化視野的清潔能源平臺
中國能源報:目前啟迪清潔能源三大板塊(清潔熱力、清潔電力、清潔動力)的業務幾乎涵蓋了清潔能源發展的各個細分領域,但做多和做專、做精之間貌似存在矛盾關系,為何如此布局,啟迪清潔能源的優勢在哪里?
文輝:這兩個方向在實際推進過程中并不矛盾。我們目前共擁有專利160多項,專利涵蓋太陽能熱利用、儲能、光伏發電、煤的清潔燃燒、風力發電、多能互補供熱制冷系統等多個清潔能源領域。我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階段大都是在校內完成的,啟迪其實是在搭建一個科研成果轉化的平臺,核心就在于如何實現清潔能源領域的每個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的成功商業化轉化。與此同時,我們還依托清華大學產學研的強大優勢 ,以技術與資本相融合,加強產學研聯動,目的就是要搭建一個清潔能源技術的產業基金管理平臺。
目前我們已完成50億元的啟迪瑞行股權投資基金和清蕓陽光光伏產業基金的設立與投資,近期還會完成百億規模的人民幣及美元產業的投資基金。我們的定位就是致力于成為一個全球清潔能源使者,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清潔能源平臺。
中國能源報: 關于傳統能源的清潔化利用,與可再生能源路線,啟迪更傾向于哪個方向?
整體上,我們的投資會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不僅包括技術合作,也包括投資合作,我們致力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更多能源生產基地,比如在烏克蘭布局了城市垃圾熱電聯產項目,在泰國和孟加拉布局了光伏項目,在巴西布局了生物柴油項目,目前在伊朗的風電項目也在開發階段。
但與發達國家的合作則著眼于技術的雙向合作,我們希望能在以這些國家建立清潔能源技術的創新基地,致力于將這些國家的尖端技術引進到國內。目前我們正與美國GE公司合作致力于引入燃氣三聯供及能源優化系統;與芬蘭富騰公司合作,引入智慧能源及集中供熱管控技術;與以色列合作,引入氫能、儲能和波浪能發電,以及節能等技術。近期,我們剛與英國簽署了“兩國雙園”項目的合作協議,計劃在中國的煙臺和英國的紐卡斯爾分別建立創新基地,來推動兩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技術合作。
從投資角度講我們也看好新興市場國家如巴西、古巴、泰國、馬來西亞、黑山、埃及、阿聯酋等國的合作機會,以技術加投資的模式創造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機會。
中國能源報:從以往經驗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能源合作,風險和阻力在哪里?